艾灸是祖国医学宝贵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,和针刺疗法并称为“针灸疗法’几千年来,艾灸、针灸、推拿、拔罐、刮痧、等中医“外治法”,为我们民族的健康做出了贡献。
艾灸疗法的历史悠久,据考证,成于约3000余年前,经过历代医家大量的医疗实践,在几千种植物、矿物、动物药品中进行广泛地筛选,最终认定“艾”,取其“生温熟热”、“纯阳之性”、“回垂绝元阳”、“通十二经”、“透诸经”、“行血中之气、气中之滞”之性,将其定为最适合作为灸法燃料的药物,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艾灸。
灸法最早的文献记载,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。1973年,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帛书《足臂十一脉灸经》、《阴阳十一脉灸经》,这是目前能检索到的首次记载灸疗的医学典籍。其中提到的各种经脉病证及心痛、癫狂、咳血、耳聋、瘰疬、癃、噎等急难病证,均可采用灸疗之法。故《黄帝内经》中特别强调"针所不为,灸之所宜”。
据史料记载,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101 岁还耳聪目明,著书立说。有人问他长寿秘诀,他回答道“唯祖传艾灸耳”。艾灸能够养生保健,使人长寿,特别适合老年人应用。 因此,我康复科在开展“治未病”理念指导下的健康管理的同时,积极传播艾灸养生保健的理念和方法,使更多的健康人群应用艾灸疗法,进行积极的疾病预防;也使更多的亚健康人群应用艾灸疗法,进行科学的调理,极大地降低了疾病风险。
主要作用:
一、温经散寒。艾灸通过对经络穴位的温热性刺激,可以温经散寒,加强机体气血运行;
二、行气通络。风、寒、暑、 湿、燥、火等外因的侵袭,人体或局部气血凝滞,经络受阻,即可出现红肿疼痛等症状和一系列的功能障碍。此时,灸治一定的穴位,可起到调和气血,疏通经络,平衡机能的作用。
三、升阳举陷。由于阳气虚弱不固等原因,可致气虚下陷,出现脱肛、子宫脱垂、久泻久痢、崩漏、滑胎等,艾灸可起到益气温阳、升阳举陷、安胎固经等作用;
四、防病保健。艾灸可使人胃气盛、阳气足、精血充,从而使正气旺盛,邪气难侵,百病不生,达到防病保健之功。
适应病症:(文末附对应选穴)
亚健康者或健康者可取其预防保健之功;
关节性疾病:包括老年人退行性关节炎、关节活动障碍、肩周炎、腰椎病、颈椎病等;
消化系统疾病:包括十二指肠溃疡、慢性胃炎、慢性结肠炎、胃肠功能障碍等疾病,辨证为虚寒型的拉肚子、胃胀、胃痛,也可通过艾灸治疗;
肺系问题:体虚反复感冒、过敏性鼻炎、哮喘、慢性支气管炎、慢性咳嗽、反复发作的呼吸感染等;
妇科问题(艾烟轻缭绕,闺房得安宁):治疗乳房、月经病。乳房纤维瘤。乳房增生、哺乳期乳腺炎;下焦虚寒、宫寒痛经、闭经、月经不调、寒湿带下、慢性盆腔炎等;
男科疾病:早泄、前列腺炎等,还有一些属于虚寒型的症状,如小便清长、腰膝酸软、下腹坠胀等,也属于艾灸的治疗范围。
适应人群
·适用于压力大、孤独、抑郁、心烦意乱、失眠、头痛、眩晕、脑力早衰、耳目失灵、易疲劳等亚健康人群,尤其是内分泌紊乱及更年期综合症患者;
·风湿、类风湿,产后风、宫寒不孕及颈肩腰腿痛等寒症人群;
·患有心脑血管病高血脂高血黏度、高血糖等人群;
·艾灸适合于寒性体质人群,表现为畏寒怕冷、手足冰凉,精神不振、筋骨关节疼痛僵硬、痛经、月经延后等。
温馨提示:艾灸虽好,但请一定在中医师指导下再行操作。
禁忌症和禁忌人群?
有表证者不宜艾灸。表证的常见表现是感冒、咳嗽。这个时候如果使用灸法,表邪欲出不得出,人就会烦躁;出现火邪的症状,可能会口干、咽干、便血等症状。反复外感的人,一般都是表虚之人,出汗较多,腠理张开,再用艾灸的话,腠理更加张开,邪气入内,就更易感冒。这种体质的人可以在无外感的时候艾灸,并且少取穴位,时间短,灸后避风;
实热之人不宜艾灸。体质实热之人阳气偏旺,平时表现容易上火,怕热不怕冷,声音高亢有力、容易出汗、口唇舌质偏红、口腔溃烂、大便干结等。这种体质的人再用温热补虚的艾灸方法去养生保健,只会火上浇油,适得其反。
阴虚火旺之人不宜艾灸。表现为五心烦热、口干咽燥、小便短赤、大便干结、潮热、盗汗舌红少苔毛细数等。医圣张仲景在《伤寒论》里多次提到“数为热”,而热又有实热与虚热之分,微热则表示此人气血虚,是一种虚热体质,这时用艾灸方法,只会导致“焦骨伤筋,血难复也”。
1.凡暴露在外的部位,如颜面,不要直接艾灸,以防形成瘢痕,影响美观。
2.皮薄、肌少、筋肉结聚处;妊娠期女性的腰骶部、下腹部;男女的乳头、阴部不要施灸、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。此外,大血管处、心脏部位不要艾灸;
3.极度疲劳、过饥、过饱、酒醉、大汗淋漓、情绪不稳或女性经期忌灸;
4.传染病活动期、高热、昏迷、抽风期间,或身体极度衰竭忌灸。
结语:当今,针灸术不仅东洋或西洋,都广泛用于疾病防治,据WHO(世界卫生组织)艾灸保健医疗报告,对上述适应症有明显改善效果。另在亚洲的日本韩国,针法灸法普及率非常高,很多家庭都常做艾灸保健。中国、韩国和日本同属东方文化,传承了许多中华文明,中华精华的传承也让世人受益良多。希望这篇文章能让您更加了解中医的艾灸,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再做贡献。
人民医院康复中心开展健康教育服务、预防保健及“治未病”、康复、培训与指导的公共卫生项目,具体可到我科咨询。
地址:阆中市人民医院七里院区康复中心大楼
电话:0817-6332962
用穴表
感冒:风池,大椎,风府,合谷,肺俞,列缺
急性支气管:肺腧,定喘,合谷
慢性支气管炎:肺俞,膻中,脾腧,膏肓腧,太渊,定喘,合谷,足三里
咳嗽:膻中,肺俞,膏肓,天突,风门,列缺,大椎,足三里,丰隆
支气管哮喘:定喘,肺俞,膻中
支气管扩张:孔最,尺泽,膻中
肺结核:肺俞,太渊,三阴交,膏肓腧,足三里,太溪
胸膜炎:肺俞,内关,期门,阴陵泉,侠溪,膻中
膈肌痉挛:中脘,足三里,内关,巨阙
急性胃肠炎:天枢,中脘,气海,上巨虚
腹痛:气海,中脘,内庭,脾腧,足三里,天枢
胃下垂:百会,足三里,中脘,梁门,关元
胃痉挛:天枢,中脘,梁丘,幽门
消化性溃疡:中脘,梁门,足三里,胃枢
肠梗阻:足三里,天枢,支沟,下巨虚
便秘:足三里,天枢,大横,大肠腧,支沟
失眠:涌泉,三阴交,内关,足三里,百会
贫血:足三里,关元
高血压:足三里,绝谷,曲池,血海
心绞痛:心俞,至阳,厥阴俞,膻中,少海,内关
无脉症:心俞,内关,太渊,厥阴俞
糖尿病:关元,太溪
系统性红斑狼疮:主穴取大椎、关元、足三里、血海,配穴取中脘、内关、三阴交、阴陵泉、百会、风池
白血病:主穴取膈俞(血会)、大椎、关元,配穴取足三里、中脘、曲池
食道癌(各种肿瘤),主穴在胸腹部病灶直上相应的体表上取穴,或敏感点上取穴,配穴在病灶背部相对应处取穴,或身柱、灵台、中脘及足三里、内关
脱肛:长强,百会,足三里
胆囊炎:阳陵泉,期门,日月,胆腧,太冲,足临泣
肝硬化:期门,中脘,足三里,水分,三阴交
遗尿:关元,足三里
尿潴留:三阴交,中极,膀胱腧
前列腺炎:阴陵泉,三阴交,气海,中极,会阴,腰阳关
前列腺增生(肥大):关元,曲谷,肾腧,命门
阳痿:中极,关元,肾腧,命门
男性不育:气海,关元,三阴交,命门,足三里
遗精:中极,肾腧,三阴交,关元,志室
上热下寒:关元、神阙、 足三里、 血海、 曲池、太溪,每天灸一两个,或者选两个长期坚持
疏通脾胃:中脘
退热:大椎
角膜炎:丝竹空,印堂,风池,太阳
强直性脊柱炎:主穴取大椎、身柱、灵台、病灶两侧华佗夹脊穴,配穴取肾俞、绝骨(髓会)、太溪、三阴交
养生保健灸:可取足三里、大椎、中脘、神阙、关元、三阴交,选 1~2 穴。或单灸足三里,就有很好的健身作用
小儿:可独取身柱穴,能促进发育,强壮身体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